(接上文。。。 致:佳礼网友的公开信)
我女儿是以8000零吉开始投资,为了方便起见,就简称为8K组合吧。
到今天为止,8K组合共买进了15000零吉的股票,详解如下:
26/9/03 买进1000股Megan RM3180
6/10/03 买进1000股LB RM2020
7/10/03 买进300股EON RM 2310
22/10/03 买进1000股LB RM2080
12/1/04 买进1000股LB RM2010
3/3/04 买进200股MOX RM2380
28/5/04 买进200股WCT RM1020
(注:这8K组合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做出任何的卖出)
为什么8000零吉的资金可以买进15000零吉的股票?
这是因为多出的7000零吉是从这里来的:
其中的5000零吉是我帮她存的,既每个月500零吉。
(从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,合计10个月)
其中的2000零吉是她自己存的。
(红包钱,和学业奖励金)
到目前为止,8K组合只剩下几百零吉的现款,所以已经是95巴仙的投资了。
(不是不想做一百巴仙的投资,只是剩下的钱太少,不够买心水股)
现在女儿所关心的只是这些股票的总盈利,也就是“看得到,拿不到”的盈利,而不是它们现在的总价钱。
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:
以最新的全年每股EPS为准:
(不考虑Quarterly report)
Megan的EPS是0.38零吉
LB的EPS是0.21零吉
EON的EPS是1.11零吉
MOX的EPS是0.79零吉
WCT的EPS是0.72零吉
所以女儿的总盈利(“看得到,拿不到”的盈利)
就是:1645零吉。
详解:
Megan (1000 X 0.38 = 380.00)
LB (3000 X 0.21 = 630.00)
EON (300 X 1.11 = 333.00)
MOX (200 X 0.79 = 158.00)
WCT (200 X 0.72 = 144.00)
TOTAL = 1645.00
投资15000零吉,获得的盈利是1645零吉,这比存在银行好吗?
以 3.6%的利率来计算,存在银行只可以得到540零吉。
所以肯定是比存在银行来得好!
股价的波动能够影响这盈利吗?
当然不能。
既然不能影响这盈利,女儿又没有卖出的打算,所以她就不去关心每日的股价波动了。
就是这么的简单,她做到了“手中有股票,心中无股价”。
也许有人会质疑,这样简单的投资方法就想在15年内达到百万的目标?
是的,我们真的相信我们能够达到目标。
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1645零吉,虽然暂时只是“看得到,拿不到”,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,只要时机成熟,它就是属于我们的了。
先不谈这时机的问题,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,到底一百万是什么?
一百万的存款,以今天的定期存款利率来计算,一年大约可以为我们赚取3万6千零吉利息。
(以年率3.6%来计算)
36000零吉和1645零吉的差别只是区区的22倍而已。
女儿才开始她的投资组合,只是短短的10个月就已经取得了每年1645零吉的盈利,现在还剩下那漫长的14年时间,所以她很有信心可以达到36000零吉的盈利。
还有,别小看这1645零吉,对于有些人,这已经是一个月的薪水了!
每天早出晚归,辛苦一个月,为的就是这个薪水!
如果你刚刚大学毕业,也许你还得为这薪水跟人家争呢!
你嫌少?
别人还强着要呢!
所以,女儿刚刚开始的投资组合,一年的所得就等于人家一个月的薪水,这个成绩已经相当的不错了。
只要继续的努力,把这1645零吉扩大到36000零吉,这就等于是达到了百万的目标!
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我认识股市,知道股市是有牛熊之分。
在一个大牛市里,股市的本益比是会超越定期存款的本益比。
只要到了大牛市沸腾的时候,把一半的股票换成定期存款就可以了。
(只可以一半,因为疯狂的时刻,疯狂还会更疯狂,没有人知道尽头在那里)
在漫长的15年里,肯定是会出现无数次的大牛市沸点,只要懂得好好的利用这些沸点,要把“看得到”的盈利变成“拿得到”的盈利就容易了。
方法很简单,把股票变成定期存款就可以了。
8K组合期待的就是沸点,沸点出现“看得到”就变成了“拿得到”。
当然,这只是暂时的“拿得到”,股市降温后就要等待机会把“拿得到”变成扩大了的“看得到”。
记住:能够使你完成伟大的百万目标只有“看得到”的盈利。
沸点出现时不必太固执,就算“拿得到”的比“看得到”的少一点也无所谓,最重要的是“拿得到”的已经是现款了,它不会波动了。
只有在沸点的时刻,我们才需要关心股价的波动。
把一半的股票变成现款,就不必担心股市的上下了。
股市上升,一半的股票高兴。
股市下跌,一半的现款高兴。
所以两头都是高兴。
在今天这时刻,也许还不应该谈沸点,因为没有人会想象到沸点是怎样的。
对于只经历过冰点而没有经历过沸点的新人而言,这沸点更是荒谬的东西。
它使我想起一句话:
夏虫不可语与冰,非无冰也。
Thursday, May 8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